湖南道縣:“草垛垛”變“香餑餑”
新華社長沙11月27日電(記者柳王敏)近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審章塘瑤族鄉部分稻田里,幾臺秸稈打捆機忙碌作業,水稻秸稈經打捆機吸入、旋轉、壓縮、捆綁后,變成一個個圓柱體,錯落擺放在田間,再統一裝車運走。
“一天一臺打捆機可以收三四十畝地,我們總共組織了30多臺打捆機,在道縣多個鄉鎮開工。”在審章塘瑤族鄉負責現場調度的一家農業公司負責人蔣才庚說,回收的秸稈主要作為養牛飼料,除供應本地外,部分銷往周邊地區,目前市場需求量較大。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對于促進農民增收、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具有積極意義。近年來,道縣通過機械收集儲運、秸稈還田、推進秸稈飼料化等舉措,因地制宜開展秸稈綜合利用。道縣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目前全縣秸稈綜合利用量達26萬噸,占秸稈可收集量的87%以上。
道縣是糧食種植大縣,部分鄉鎮推行的“稻稻油”輪作模式,通過秸稈還田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每年7月收完早稻后,稻草直接粉碎還田,再接著種晚稻。晚稻收割后,稻草也是直接粉碎還田,再接著種油菜。”道縣壽雁鎮種糧大戶何穎吉說,他今年流轉了1300多畝地種植雙季稻和油菜,秸稈還田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秸稈覆蓋種植部分蔬菜品種,能實現土壤保水保濕,提高產量。在道縣營江街道車邊社區,用秸稈覆蓋種植的藠頭已經成熟,部分農戶正下田采收。“早稻收割后種下藠頭,用秸稈覆蓋,貫穿其整個生長期,直到11月成熟開挖。”車邊社區藠頭種植戶田治圖告訴記者,一畝地能收3000多斤藠頭,今年市場價每斤3元左右,通過“水稻+藠頭+油菜”輪作模式,一畝地收入能超過1萬元。
道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鄧憲勇表示,通過秸稈的多元化利用,讓“草垛垛”變成“香餑餑”,有效解決了群眾處理秸稈難的問題。道縣將繼續探索秸稈全產業鏈綜合利用,大力支持秸稈收儲體系建設,通過與相關環保科研機構合作,逐步實現秸稈廢棄物轉化為生產肥料及飼料添加劑等,切實推進秸稈高質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