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忠:“跨村聯建共富” 抱團謀發展
“袁灘村守著100多畝土地,發展產業沒有啟動資金,真是急死人了!”“我們補號村集體賬上趴著百萬元資金,可苦于沒地啊,集體經濟發展無從下手……”
一個“有地無錢”,一個“有錢無地”。在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市陳袁灘鎮,袁灘村和補號村在發展鄉村產業中各自遇到難題,這該怎么辦?
陳袁灘鎮黨委積極行動,組織兩村聯建抱團,補號村整合399萬元資金,袁灘村流轉120畝土地,雙方合作建設高標準設施農業采摘園區,種植西瓜、葡萄、西紅柿等,帶動群眾就近務工100余人次,人均增收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60萬元。
這兩個村子結成的“好姻緣”,是寧夏吳忠市實施“跨村聯建共富”工程、撬動鄉村產業連片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面對鄉村產業規模小、鏈條短、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吳忠市打出組織聯建、產業聯興、人才聯用、共富聯抓“組合拳”,不斷厚植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基礎。
“我們堅持行政區劃、村干部職數、管理體制、自治主體‘四不變’,依托肉牛、灘羊、設施蔬菜等優勢產業,靈活組建了20個村村聯建、10個整鄉聯建、5個縣域聯建產業聯合體,覆蓋34個鄉鎮287個村,以組織融合聯通了資源、聯動了發展。”吳忠市委組織部組織一科科長劉雙海說。
在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青銅峽市葉盛鎮,如何讓強村把弱村帶起來、從“一村富”變“村村富”?組織聯建擰成“一股繩”,抱團發展!
“擇優推選聯建村書記、黨員干部、龍頭企業書記擔任產業聯合體書記,同步吸納懂技術、善經營、會營銷的聯建村、協會、合作社等黨員負責人兼任委員,統一規劃、采購、種植、管理、加工、銷售,引導聯建單位大事共議、要事共決、難事共解,一起壯大產業。”葉盛鎮黨委書記趙小順告訴記者。
就在去年,村集體經濟收益過百萬元的葉盛鎮蔣灘村,牽手“薄弱村”正閘村,聯合注冊廣聯設施專業合作社,整合集體資金280萬元,打造400畝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進水肥一體化、生物菌肥等領先技術,訂單種銷高附加值水果,正閘村分紅35萬元,實現了新突破。
跨村聯建,不是隨意“拉郎配”。“扭住產業鏈是關鍵!”吳忠市紅寺堡區太陽山鎮黨委書記王軍對此深有感觸。
黃花菜是太陽山鎮的主導產業,過去是農戶自己找市場,很難賣上好價錢,尤其遇上行情波動,甚至賠本賺吆喝。為破解困局,2023年,太陽山鎮黨委組織成立黃花菜產業聯合體,整合全鎮種植、晾曬、加工、冷藏等資源,按照高于市場價格1至2元保底收購,打造了“太陽萱”特色品牌,直接對接商超銷售,改變了產業“小而散”生產經營的被動局面。如今,黃花菜產業已經覆蓋全鎮11個村,總產值近2億元,推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50余萬元。
在吳忠市同心縣,抱團發展讓紅蔥產業大不一樣。“過去各種各的,賣的都是蔥苗,收益低得很。有了紅蔥產業發展聯盟,優先收購聯建村的紅蔥,大家還聯合注冊了商標,上新深加工生產線,生產制售特色紅蔥醬、紅蔥粉,產品附加值增了好幾倍。”同心縣田老莊鄉紅蔥產業發展聯盟負責人、深溝村黨支部書記馬進江說。
據了解,吳忠市以產業聯興塑造優勢,針對單一村產業層次低,土地、資金、技術匹配不均衡的現狀,摒棄“就村抓村”的舊思維模式,由產業聯合體牽頭,組織聯建單位盤清資產資源家底,通過土地規模流轉、產業連片開發等方式集約資源、聯通平臺、規模經營。如今,吳忠市有肉牛養殖、蔬菜種植、油氣服務產業聯盟等34個產業聯合體,推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4600余萬元。
鄉村振興的根本是讓群眾富起來。吳忠市還建立“訂單+分紅”“入股+保底+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脫貧群眾、合作社等以技術、土地、自有設備等入股參營,參加產前、產中、產后等服務,讓村民深度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產業聯合體累計輻射帶動1.4萬名群眾人均增收8100元。
在鹽池縣花馬池鎮,肉牛養殖產業聯合體采取“生產訂單+技術服務+集中銷售”聯農帶農機制,為30余戶養殖戶提供農業政策、技術保障、信息交流服務,培育了“鹽州好牛”等地方品牌,戶均增收2.1萬元,還使用集體收益為120余名70歲以上老人購買“寧惠保”,為74戶邊緣易致貧戶分紅9.4萬元,持續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村民共得實惠。
如今,在“跨村聯建共富”工程牽引下,吳忠市設施蔬菜、肉牛灘羊、鄉村旅游等優勢特色產業逐漸壯大,鄉村振興的基礎越來越厚實。(記者 張文攀 閆磊 通訊員 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