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焦夢 徐林 實習記者趙思媛)四十年前,一位意氣風發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來到閩西革命老區,立志要幫助處在深度貧困中的農民擺脫貧困。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依舊活躍在荒漠、河灘、鹽堿地,推動菌草種植,將科技、產業、生態相結合,幫助福建、寧夏、內蒙古等地的農民脫貧致富。此外,菌草的種植還惠及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萊索托、盧旺達、厄立特里亞等國。這位長年投身于菌草事業的老人就是《山海情》中凌教授的原型——菌草技術發明人和學術帶頭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
近日,林占熺教授在對內蒙古、寧夏黃河菌草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及菌草創新產業園項目進行調研指導時,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專訪。
國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介紹菌草種植技術。(中國網記者 徐林 攝)
中國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中國已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您對此有何感受?
林占熺:如此輝煌的成就確實是來之不易。這個成果不止是因為這幾年的努力,應該說是我們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的先烈前仆后繼,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截至2020年底,1800多人犧牲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跨出的非常關鍵的一大步。在告別了絕對貧困之后,還需要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今后這個使命艱巨,任重道遠。
在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感到非常激動。最直接的感覺是,第二個一百年,我們中國人不怕人家欺負了。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我出生在解放前,小時候天天怕人家欺負,那時父親叫我們練武術,解放后,父親對我說“我們翻身了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可以不用學了。”20多年以前,我們在海外工作,經常會遇到民族自尊心被傷害的事情。而現在我們祖國不怕人家欺負了,確實令人非常高興和自豪。
中國網:您能否講講在黃河流域開展的構筑生態安全屏障研究的下一步的規劃和目標?
林占熺:黃河流域生態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沿黃各省區的崛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級的創新平臺,要服務國家的重要戰略需要。要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在沿黃各省區創建一到兩個“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在“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的帶動下,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建立起黃河千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十五五”期間將菌草新型產業發展成為千億元產業帶。
經過二十五年的探索,黃河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已經具備了有利條件。首先,在技術方面,在菌草草種選育和黃河菌草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研究有了系列突破性的進展,我們在閩寧協作基礎上,對菌草產業化方面積累了經驗,也為將菌草產業拓展到黃河流域打下基礎。今天(7月21日)揭牌成立的石嘴山“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寶豐基地就是很好的抓手,代表了未來菌草產業化的一個方向。
中國網:您是第幾次來寧夏閩寧鎮?現在的閩寧和過去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林占熺:我來閩寧至少有六七十次了,前十年就有四十多次。后面十幾年因為援外的任務較重,所以來得少一些,但是每年都會來幾次。在實施菌草扶貧項目的時候,主要是實施菌草技術扶貧工作,同時探索黃河寧夏段的菌草生態治理,2010年在閩寧鎮的戈壁灘上種植菌草畝產鮮草達20噸。于是便把在寧夏荒漠地試驗的成功經驗推廣到烏蘭布和沙漠。2013年便開始了在烏蘭布和沙漠和沿黃河各省區菌草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科學研究。又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現在已經輻射到了黃河流域的內蒙古、甘肅、青海、山西、河南等各省區,這次我們陪同世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到內蒙古和寧夏這兩個示范點調研。
過去的閩寧村是一個典型干旱的戈壁灘,而現在是一個現代化的城鎮。
中國網:您對未來鄉村振興的期待是什么?您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林占熺:我們已經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二個一百年,我是菌草技術發明人,在鄉村振興中,菌草技術能不能再起作用,這就是我們這幾年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到了現在這個歷史階段,已經從擺脫極端貧困,到對接鄉村振興,生產方式、組織方式應該隨具體任務的轉變而改變。但是為民謀利、為民族謀復興,這最根本的任務沒變。
過去菌草技術扶貧“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種植菌草“以草代糧”養畜,在全國各地脫貧攻堅的決戰階段,重點關注的是農戶,主要是小農戶為主體,千家萬戶參與,千家萬戶發展。而消除絕對貧困以后,現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和寧夏、內蒙古、河南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共同總結菌草技術扶貧的經驗后,提出通過建設黃河千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和建立“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來服務鄉村振興、服務于黃河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今年我們在寧夏石嘴山市政府支持下,于4月17日啟動“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建設,6月1日,在內蒙古各級政府支持下啟動了磴口“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6月18日在河南省人大、政協領導支持下,啟動武陟“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目前這三個產業園的建設進展順利,可以為深化閩寧協作、服務鄉村振興、服務黃河生態屏障建設做出貢獻。
中國網:作為熱播電視劇《山海情》凌教授的原型,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被您的事跡感動和鼓舞。有什么特別想對年輕人說的話?
林占熺:我們有幸身處祖國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我們要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人民的需要和民族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去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就能夠做出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