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福建省寧德地區所轄9個縣中有6個是國家級貧困縣,120個鄉鎮中有52個是省級貧困鄉鎮。面對閩東落后的實際,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遍訪閩東9縣,強調要有“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韌性,提出了扶貧先扶志的理念。今天,寧德這只曾經的“弱鳥”,不僅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而且羽翼漸豐,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圖為下黨新貌,這是從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調研時走過的山路上拍攝的。從昔日不通公路的“窮困之地”,到現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30多年來,下黨的鄉親們不忘總書記囑托,埋頭苦干、久久為功,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寧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好外力、激發內力是必須把握好的一對重要關系。”對貧困地區來說,外力幫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為,即使外力幫扶再大,也難以發揮作用。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干部干,群眾看”現象和一些貧困群眾“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群眾動力是基礎。必須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引導貧困群眾增強主體意識,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的干勁,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決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2018年10月19日,搬遷入住延安安塞區城北社區的貧困戶李成紅、申愛珍在社區民間藝術培訓班學習。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有了“先飛”的志向,還得有“能飛”的翅膀。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常講,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智和志就是內力、內因。”擺脫貧困首要的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要引導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擺脫貧困、改變命運;既要加大投入進行“輸血”,又要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用發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俗話說得好,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強老區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授之以漁,使他們都能掌握一項就業本領。”總書記的教誨言近旨遠。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大涼山腹地考察時,一位彝族村民說以前她生病了,以為是有鬼附身。總書記說,過去的確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貧窮就是“鬼”。這些問題解決了,有文化、講衛生,過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驅走了。一定要驅走愚昧落后貧窮這些“鬼”!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圖為2018年3月12日,甘肅省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小學的老師利用網絡開展教學。甘肅日報供圖
“窮”和“愚”是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如何破解?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答案:要堅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指導扶貧開發,提升貧困群眾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振奮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精神風貌。他強調,要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斗轉星移,春華秋實。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降至241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降至0人。義務教育有保障作為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之一,擦亮了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