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山厚望,在心在肩。近年來,隴南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兩山”理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入新境界——
清明小長假剛剛結束,兩當縣云屏鎮店子村峽門客棧農家樂負責人王再來還來不及休整,就開始為今年的“旅游季”作起了準備,邀請相關專家,為豐富鄉村旅游內涵“指點迷津”。
“每年一過清明節我們這里的游客就漸漸多起來了。”王再來笑著說,為了今年能有更好的收入,所以得早早謀劃。
王再來說,來這里的游客主要就是被優美的自然風光所吸引,“眼前的綠水青山,就是我們發展的靠山,而依托眼前的綠水青山,也讓我們真的賺來了‘真金白銀’。”
如今,在隴南,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越來越多的“王再來”從綠色發展中獲得了“真金白銀”。
近年來,隴南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把隴南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強化生態優先的價值取向,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保護的關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走綠色發展道路,快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兩山”理論轉化的實現路徑,讓高質量“生態美百姓富”在隴南結出碩果。
守住底線,堅持綠色發展,讓綠色“家底”更厚實
隴南地質構造復雜、地貌類型多樣,河流較多,水力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豐富,被地質學家李四光稱為“寶貝的復雜地帶”,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
良好的生態是隴南引以為傲的“家底”,也是隴南踐行“兩山”理論最大的優勢。
然而,在發展道路上,隴南也像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一度在發展經濟與生態保護方面走了彎路,大自然也為此敲響警鐘。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如何平衡?取舍之間,考驗的是決心、勇氣和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地位,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科學系統的生態文明思想。
新的發展理念,高瞻遠矚,激蕩人心。從這個認識出發,市委、市政府把隴南生態文明的發展放到全國全省的大格局中去考量,立足實際、反復調研、精準判斷,提出了“433”發展戰略,并把綠色理念寫入發展旗幟,確立了“把隴南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的目標,明確了“生態文明要快速推進,在綠色發展上走出新路子”的發展路徑。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保護優先、合理開發之路——
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制訂出臺《隴南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隴南市環境保護責任規定實施細則(試行)》《隴南市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
成立了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安全和保護巡察辦公室,全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和問責機制進一步健全;
加快生態環境修復,堅持以宜林荒山荒坡和“兩江一水”流域的生態脆弱區等區域為重點,全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公益林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工程;
……
一系列量身定做的生態保護舉措為隴南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生態文明建設,彰顯歷史擔當,也蘊含治理智慧。
多年來,在一以貫之的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隴南始終將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全市發展的首選目標快速推進,生態環境日漸優越。
構筑體系,發展綠色產業,生態“高顏值”賦能發展“高品質”
好生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被隴南人實實在在感知。
日前,徽縣高橋鎮黑松村苗木再度迎來銷售旺季,行走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苗農們起挖、裝車、算賬、數錢的場景,苗農臉上掛滿了收獲的笑容。
“今年苗子市場好,一會兒時間,村里就來了5、6輛運苗子的卡車。看這架勢,今年又能有個好收成。”黑松村村支書羅共邦說。
黑松村是徽縣最偏遠、海拔最高的村莊,過去窮得叮當響。窮則思變!借著徽縣大力發展苗木產業的機遇,黑松村立足資源優勢,做強苗木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苗木專業村。
“現在,黑松村已種植苗木3000多畝,去年人均年收入12000多元。同時還帶動了附近4個村的91戶村民共同發展苗木產業。”羅共邦笑著說道。
發展苗木產業是隴南實現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生動縮影之一,也是“兩山”理論在隴南生根發芽的一個縮影。
為打開“兩山”理論發展的新篇章,隴南堅定不移地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跳出資源瓶頸,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
在實踐中,隴南摒棄舊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優勢,重點做好“山、水”文章,大力培育白酒釀造、農特產品加工、現代制藥等優勢產業,形成了一批綠色、有機、無污染的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了綠色經濟發展效益。
放大生態效應,隴南獨辟“綠”徑在網上“加速度”,讓電商成為隴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衣領子”,緊跟潮流趨勢,創新跨界融合發展。
“沒做平臺之前,我都想不到,我們隴南有這么多的特色產品。”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的負責人之一姚永亮感慨地說,在網貨供應中心的貨架上,核桃仁、花椒、木耳、中藥材飲片、辣椒醬、醪糟等特色產品一應俱全,琳瑯滿目。
姚永亮告訴記者,僅去年“雙12”一天,商城的銷售額就達526萬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電商’一度成為討論熱詞,這更加激勵我們隴南電商人不忘初心,做好電商扶貧以幫助更多的人,把隴南的綠水青山分享到全國。”姚永亮說。
把資源變成經濟,特色產業的發展,印證的正是生態優勢的經濟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隴南沒有新批一座水電站,沒有審批一個破壞環境的項目,抬高了環保門檻,對高污染項目實行“一票”否決,盡管影響了經濟增速,但為子孫后代留下了永不枯竭的“綠色銀行”。
如今在隴南,“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得益彰,正釋放出令人驚嘆的乘數效應。
蓄力出發,對標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福祉人人共享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來,隴南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努力使區域2.79萬平方公里的大家園變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對于隴南人來說,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已是感受真切。
“綠水青山”四季常在——2018年全市空氣優良天數294天,優良天數比例91.6%,植樹造林52萬畝,退耕還林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1.95%。
“金山銀山”碩果累累——截至去年底,全市旅游接待人數1760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2.4億元。
……
綠色發展,帶來的是煥然一新的格局。可喜的是,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隴南人的生態環境意識愈加強烈,綠色行動更加自覺。
2017年,隴南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現全域無垃圾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從2017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聚焦城鄉環境衛生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實現視線范圍內無垃圾、無污水、無異味的“三無”目標,努力營造天藍、地綠、水潔、氣凈的城鄉人居環境。
68歲的王金花是成縣黃渚鎮清水村左鄰右舍眼中的“干凈人”。每天早晨起床后,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這幾年,驚喜地發現,不僅自己愛干凈,村莊清潔行動已轉變為全體村民的集體自覺。
“不僅看起來人的心情舒暢很多,住著也舒服多了!”王金花說。
在隴南,這種場景越來越普遍,隨著全域無垃圾活動的不斷推進,綠色環保理念也進入千家萬戶。
在隴南,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推動全社會形成更綠色、更環保的新風尚。
“保護環境,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這樣的環保理念不僅在隴南廣大干部群眾中口口相傳,更重塑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青山歡顏,綠水歡唱。
“綠起來”“富起來”,最終還要“強起來”。隴南將進一步打通“兩山”通道,充分釋放綠水青山的經濟價值,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把良好的生態環境變成民生福祉,使綠水青山成為最強勁也最具潛力的核心競爭力與比較優勢,讓高顏值的生態環境與高水平的經濟發展統一于并服務于高品質的美好生活。
投身奮進新時代,我們都是追夢人。“兩山”理論新篇章已徐徐展開,隴南,這座既有顏值,又有溫度的城市,必然要走在前列、干在實處,讓“兩山”理論新篇章在這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