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該景區規劃東西長2500米,南北長1900米,面積約5平方公里。景區的建成,在大力拉動多布庫爾獵民村的經濟產業的基礎上,更注重對鄂倫春族文化的研究、傳承、發展與展示。
“在禁獵以后狩獵文化逐漸趨于消失,但當年鄂倫春族人用于狩獵的工具我們還有所保留,現在我們將狩獵時吸引鹿的工具鹿哨,演變成樂器,編入到鄂倫春原生態的曲調之中,演奏出賦有鄂倫春文化特色的樂曲。還把珍藏的用于驅寒保暖的狍皮、鹿皮制作的冬季服裝,做成了服裝展示區,供游客欣賞和拍照。”李林濤如是說。
鄂倫春族人是長期生活在白樺林中的,他們會用樺樹皮制作成桶、盆、碗、盒等,上面用壓印、拼貼、烙燙和繪畫等多種手法裝飾出豐富多彩的圖案。記者在景區看到,現在樺樹皮制品也已成為精美的旅游紀念品,純手工的制作工藝,最原始的制作方式,顯示出鄂倫春婦女的精湛手藝和藝術天賦。
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濃厚的民族人文風情的多布庫爾獵民村,現在是展示鄂倫春民族獨特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不可或缺的窗口。為了保護鄂倫春文化傳統與習俗,當地還完整地保留著鄂倫春獵民生產生活方式、原生態文化。
多布庫爾獵民村是以鄂倫春民族為主的聚居村,現有鄂倫春族155人,占全村人口78%,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語言、民族習俗、民族手工藝品傳承人較多。
李林濤說:“在傳承跟挖掘鄂倫春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有民族顧問團隊,也有制作鄂倫春族服飾的老藝人,甚至因為需要發掘最具特色的鄂倫春民族風俗,驅車幾十公里,拜訪鄂倫春族老人。接下來我們還想把所有研究鄂倫春民族文化的專家學者以及學子們邀請到咱們多布庫爾,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鄂倫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