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8月2日電 濟南市歷城區港溝街道塢西村的肖連友每每提起國家的扶貧政策,總是感慨萬千。如今已經80歲的他,總算能為家里患精神疾病的兒子“少操點心了”。
據肖連友說,兒子今年已經50多歲,一直是家里人的一塊“心病”,拋開高昂的醫藥費不說,每當他受到刺激,精神上出現波動的時候,肖連友倍感無奈。“他又沒法像其他人一樣出去打工,更別提結婚生子了,我和他媽媽只能一邊打點零工一邊照顧他。”每每想起以前受過的苦、犯過的難,肖連友的情緒總是很難平復。
困難的狀況總會好轉,隨著精準扶貧一系列政策的不斷落實,街道和村里對貧困戶的幫助使肖連友一家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而更為重要的是,如今兒子有了份“工作”,這讓他更是分外欣喜。
“當時主要是考慮到老人家里的實際情況。”幫扶責任人趙福祥介紹,肖連友和老伴年紀較大,打零工對二人來說并不合適,又要照顧兒子,經過多方打聽,趙福祥聯系了附近一家鉛筆廠,為肖連友的兒子介紹了現在這份包裝鉛筆的工作。“這樣既能不讓老人奔波,也能賺點錢貼補點家用。”趙福祥說。
趙福祥的一番話讓肖連友感動不已,“兒子包鉛筆一個月能掙四五百塊呢,更重要的是,有人想著咱、惦記著咱家里的事了。”肖連友說,這份“工作”讓兒子能更專注于一件事,精神狀態好了很多,身體狀況相比以前也穩定了不少。
肖連友一家的改變也讓趙福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幫扶工作就是要做細,才能真正給咱這些貧困戶帶來實惠,能做的還有很多呢,咱一點一點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