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7日,金羊網記者跟隨采“脫貧攻堅在行動 鄉村振興看南粵”采訪團深入梅州、河源等地了解當地脫貧情況,在這里,記者見到了幾位村干部,他們在平凡的崗位堅守責任,用心服務村子和村民,給記者團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扶貧”課。
王素文:村民觀念改變 扶貧更有動力
位于五華縣橫陂鎮葉湖村、新寨村和西湖村,河東鎮走馬村的惠農新能源有限公司的30MWp地面光伏項目場租用了4個村莊撂荒山地,采用農業和光伏電站相結合的方式對撂荒山地進行開發利用,該項目是廣東目前裝機容量最大、扶貧資金規模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對口幫扶的西湖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王素文就是來自于項目幫扶方廣東電網。
光伏項目場
初來西湖村的王素文第一感覺就是“困惑”,不知道幫扶從何下手,對村里的貧困戶更加不了解。王書記為了摸清貧困戶的真實情況,他和工作隊走村串戶,在這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解決村民心中的顧慮,讓村民相信扶貧項目是做實事,讓村民實實在在的獲得利益。獲得村民信任之后,幫扶隊終于建立起了長期、針對性的貧困戶檔案。
王素文為采風團記者介紹村里情況 受訪者供圖
據王書記介紹,光伏項目建成后,租用村民撂荒山地,每年支付村民租金, 租期為25年。平均每年支付給當地村民土地租金約為129萬元。
他還表示,該項目采取固定和不固定的方式從當地長期招聘16名員工,優先解決當地貧困戶就業。
扶貧先扶智,王書記告訴記者,西湖村之前垃圾隨意丟棄,污染環境,也帶來健康隱患。據村支部書記李新明介紹,扶貧工作隊到來后,村里成立了環衛隊,布置了幾百個垃圾桶,環境一點點發生了改變。王書記說,西湖村的幫扶從做好環境衛生開始,從隨地亂扔垃圾到村民會主動撿垃圾扔進垃圾桶,他看到村民的觀念轉變了,這才是扶貧扶到了實處,脫貧也就更有動力。據了解,目前,西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200人中,已有184人達到脫貧標準。
羅樹虎:不忘初心 多干實事
記者一行來到梅州市豐順縣湯南鎮新樓村實地探訪時,首先感受到的是整潔干凈的村容村貌和映入眼簾的舒適感。不久之前,新樓村還因村里200多個糞坑和養豬場導致其村內的中國古村落--種玊上圍古寨的資源優勢被隱沒。新樓村書記羅樹虎告訴記者,2016年村里核定相對貧困戶為156戶531人,2016、2017兩年累計達到脫貧標準131戶415人。既脫了貧,又換了貌,這翻天覆地的變化讓記者團感嘆。
新樓村部分新村貌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新樓村人,村子就是我的家。”羅書記說。村子要如何整治,關鍵還是群眾工作要做通,要做好,上級黨委政府對于新樓村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以及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極大支持,給羅樹虎吃了定心丸,堅定了他一定要實現美麗新樓村的夢想。
2014年起,羅樹虎當選村委書記,面對破敗的房屋,閑置的豬欄、茅廁等農村最常見的難題要如何下手呢?尤其是村里200多個糞坑和養豬場,改造起來無疑是個大工程,村民們對于自家的糞坑都視若“珍寶”,丟棄糞坑容易,這糞坑下面的土地可是村民的根。
新樓村所在湯樓鎮鎮長羅錦濤(圖中黃衣者)及新樓村書記羅樹虎(后方藍衣者)為記者介紹村里情況
“我被村民們集體選為新樓村委書記,就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绷_書記向記者表示。解決糞坑和養豬場難題對于村民和村子從長遠來說是好事情,正因如此,每家每戶串門拉家常就成為了羅書記的日常。剛開始,不少村民都不想處理自家的糞坑和養豬場,羅書記就先從村民訴求開始著手。羅書記認為,村民們內心的聲音十分重要。耐心傾聽和了解村民訴求之后,羅書記再細心地和村民們講清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做法和目的,并對他們的訴求進行針對性的對癥下藥,務實解決這些問題。
家里的養豬場沒有了,貧困戶要靠什么收入呢?羅書記介紹,村委對于符合貧困標準的村民通過技能培訓介紹他們到附近的工廠打工,對一些勤勞肯干的又不嫌臟、不嫌累的村民則介紹他們加入保潔隊伍,對古寨周邊的環境進行保潔,或者根據村民意愿進行異地搬遷和退養就業安置等。
羅錦濤:老資歷的“村干部”
新樓村的改造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那就是湯南鎮鎮長羅錦濤,羅鎮長自2016年1月任湯南鎮鎮長之前,是隔壁隆煙村歷任十三年的副書記、書記,是有資歷的老“村干部”。
新樓村的改造工程巨大,過程繁瑣,在上級黨委政府給予充分支持下,羅鎮長身體力行,和新樓村支部書記分工合作,解決村民訴求和遷置糾紛。村里的事情看著瑣碎平常,解決起來還真不簡單,羅鎮長告訴記者,起初村里的改造村民都不關心,他和鎮里村里的干部隊伍就一家一家地做工作,黨員干部率先示范,從干給群眾看到帶著群眾學,最后變為激發群眾一起干,全民共建共享,村民自發互相監督,共同建設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美麗鄉村。
羅鎮長還說,如今,村民從被動觀望到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他作為鎮長,鎮村的帶頭干部,在感到欣喜之余,更要求黨員干部們要加把勁,不忘初心,多干實事。
圖為記者參觀已經入駐的民宿 記者易揚攝
一位劉姓村民告訴記者,羅書記和羅鎮長為了村子都非常辛苦,村民們都很認同他們的工作。談未來,羅鎮長表示,希望引進有實力的企業打造客潮歷史文化交融的“文創小鎮”,以新樓村作為先行示范村,帶動全鎮其他村同步建設連線連片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打造傳統民俗,推動旅游產業發展,讓村民從中受益。當記者團離開新樓村時,羅鎮長開心的說,希望你們下次再來看看,到時我就轉行當導游。
歐陽佰友:深山里的傳統茶藝人
記者一行人來到河源市義都鎮桂林村,桂林村是省定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對貧困村,目前,共計貧困戶為52戶,貧困人口為147人,村民主要以種植茶葉、水稻等農作物為主,外出務工為輔。
圖為歐陽佰友在給記者團講解 記者易揚攝
今年已經70歲的歐陽佰友是桂林村土生土長的村民,幼年起就受祖輩生產制作桂林茶技藝的熏陶。1971年高中畢業,回到桂林村任村主任、支部書記至1979年,已經是幾十年的“村干部”。
歐陽師傅告訴記者,桂林村地處海拔較高的深山,氣溫較周邊地區要低,不適宜種植水稻。歐陽師傅憑著自己的祖傳手工藝在桂林村任職期間組建了首個村級“桂林大隊青山崆茶場”,帶領村民在高山上開墾茶山,1999年12月,成立“龍川縣義都鎮農貿公司”,租賃河源市紅星林場桂林工隊30畝山坑田,作為茶葉示范基地。
圖為記者到茶山體驗
歐陽師傅表示,為了提高貧困戶家庭收入,村委和他成立了歐陽師傅桂林茶葉專業合作社、嶅頂峰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農戶,通過改變經營模式,增強市場競爭力。為了幫助推廣桂林村的茶品牌,歐陽師傅近年以高級評茶員的身份為各鎮茶農授課,希望通過自己讓更多人知道桂林村的茶。記者問到,為桂林村服務了這么多年,未來的打算是什么,他說,希望能幫助村子以后的發展,要一直干下去。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委農辦主辦,未來兩天,采訪團還將走入清遠、韶關等地,探訪當地的南粵脫貧新模式、新范例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