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大瀑布漂流項目發展壯大兩河口鎮黎明村集體經濟(王長育 攝)
精準成效 探索增收致富新機制
創新利益聯結、產業聯結和就業聯結等三大聯結,讓貧困群眾共享紅利。以旅游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扶貧效益,讓貧困群眾由旅游發展的旁觀者、局外人變為參與者和受益者。
一是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圍繞旅游項目業態的開發建設,采取 “旅游+公司+農戶” “旅游+合作社+農戶”“ 旅游+村集體+公司+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貧困戶以財政扶貧資金、部門幫扶資金、“特惠貸”資金、土地林地等入股旅游公司、村集體經濟以及專業合作社,直接參與旅游開發,形成利益聯結,增加群眾收益。如大同鎮望云峰生態觀光農業園區40戶貧困群眾每戶5萬元“特惠貸”入股,戶均年收益3500元;丙安鎮蘭溪石斛養生園整合扶貧資金200萬元,利益聯結貧困戶67戶,戶均年增收2000余元;華平村村集體經濟紅石野谷景區停車場,吸納扶貧資金120萬元,聯結貧困戶69戶,戶均年增收1000元左右。
二是進一步完善產業聯結。發揮旅游景區和農業園區的輻射作用,加快發展鄉村旅游,建成示范鄉村旅游點15個,6個村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引導景區周邊的農民興辦休閑山莊、主題客棧、生態酒店、特色餐飲等,發展民俗旅游小手工生產或特色種養殖業,不斷增加農戶經營性收入。將村集體項目、鄉村旅游項目與扶貧工作有效聯結,給予企業和群眾資金支持,促進群眾增收脫貧。目前,全市已建成鄉村旅舍200余家、農家樂300余家、種植桃樹、李樹、龍眼、核桃等經果林2萬余畝,特色養殖22家,發展集中連片花卉苗木基地2000畝以上,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三是進一步完善就業聯結。采取大景區帶動發展模式,在景區景點沿線規劃布局土特產品、旅游農產品、旅游商品以及餐飲住宿服務區,開發餐飲業、住宿業、娛樂業等服務崗位,吸納1萬余貧困群眾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產業。積極提倡大眾創業,搶抓全域旅游發展機遇,圍繞旅游項目業態抓開發,引領群眾瞄準旅游市場,自主創業開發旅游產品,帶動300戶1000余名貧困群眾創業。積極開發社會公益崗位,針對勞動能力低、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眾,政府出臺旅游產業優惠政策,幫助景區在移民搬遷、土地流轉、經營許可方面提供方便,同時鼓勵企業參與大扶貧,承擔社會責任。全市各景區景點企業開發保潔員、安保員、檢票員、護景員等崗位1000余個,其中解決510個貧困群眾就業,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
赤水四洞溝景區商業街帶動景區及周邊農戶增收致富(翁永學 攝)
赤水通過“旅游+扶貧”模式,實現了“農村變公園、農家變客棧、農民變老板”的華麗轉身。如今的赤水,風景如畫、處處是景,4A級旅游景區達5個。受惠于全域旅游,今年1至10月,全市接待游客1503.02萬人次,同比增長35.35%,實現綜合收入160.91億元,同比增長36.32%,旅游業快速發展形成赤水新的支柱產業,成為貴州山地旅游“井噴式”增長的一面旗幟。(作者譚海:中共赤水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照片由赤水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