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瑞標(左)查看食用菌生長。
新華社發
僅用一年多,就帶領一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整村脫貧!房瑞標,一個整天與文字打交道的編輯,有什么高招?
2015年8月,在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當編輯的房瑞標,被選派到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樓坊坪村任村第一書記。“剛去的時候我也愁,自然條件差不說,感覺整個村都暮氣沉沉的。”
樓坊坪村屬于呂梁山革命老區,海拔在1800米至2230米之間,全年無霜期只有90多天。四周高山圍繞,進出僅有一條路。“全村132戶共473人,其中32戶是貧困戶。”房瑞標說,“平時村里只有100多人,基本都是留守老人。”
房瑞標想,得想辦法讓老鄉的腰包鼓起來。“樓坊坪村屬于高山高寒地區,能種的農作物不多,但非常適合馬鈴薯種植。”房瑞標決定,從馬鈴薯上打開突破口。
經過協調,中國科協為嵐縣的科技扶貧項目提供了90余萬元資金,在樓坊坪村建立了馬鈴薯種植基地。2016年,基地一期工程就建成了660余畝。“我們將村里的全體貧困農戶都納入到了項目中。”房瑞標說。
馬鈴薯產量上來了,但市場收購價格低,增產不增收。怎樣才能把每斤0.5元左右的馬鈴薯賣到1元以上?反季節銷售!在房瑞標動員下,樓坊坪村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薯業企業合作,在村內建設28座馬鈴薯薯窖,年儲存量達2000噸,可儲存1200畝耕地所產的優質種薯。樓坊坪村的馬鈴薯種植收入翻了番。
緊接著,在房瑞標積極爭取下,山西省科協和山西省移動公司大力支持,2016年6月樓坊坪村結束了無網絡的歷史,實現村內移動無線網絡全覆蓋,村民可免費無線上網。樓坊坪村成為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區中,首個實現鄉村信息化的貧困村。
“雖然兩年的第一書記工作已經結束,但我還始終和村里保持聯系。”房瑞標說,“做扶貧工作其實沒什么高招,你把村子當自己家,工作自然就會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