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調研現場
在扶貧的最后一公里精耕細作,初步探索出了以復合型產業為核心的深度性貧困綜合治理的創新模式
2015年5月開始,李小云教授基于深度性貧困綜合治理的框架,按照發育主導產業,拓展輔助型產業和促進基礎產業的路徑,通過小云助貧中心向社會招募志愿者進村展開規劃工作,先后有1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志愿人員來到河邊村開展志愿服務,完成了河邊村深度性貧困綜合治理規劃中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善的規劃工作。經反復論證,該規劃被正式納入勐臘縣精準扶貧脫貧規劃。2015年10月,政府和掛鉤單位開始村內基礎設施和瑤族新居的建設工作,在此過程中,李小云教授及助手與小云助貧的工作人員一起駐村工作,他請來熟悉木樓建筑的技術工人在村內首先建設示范房,并置備建設的工具,與技術工人一道,邊建設示范房,邊培養農民掌握建房技術,為了確保每戶建設均能按照瑤族特色民居的設計方案來實施,李小云教授親自在建材市場選擇物美價廉的材料,親自設計每一個客房。當一間間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高檔客房建成的時候,從沒有見過這樣好的房子的村民都說“李老師真的給我們帶來了變化”。
在復合型產業開發的思路中,李小云教授提出了“嵌入式瑤族民居”的概念,避免千篇一律的民宿模式,打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客居與主居相融合的瑤族特色民居,并同時提出了“包容性休閑旅游”的概念,即盡可能避免有實力的外部公司直接介入、截取貧困農民最大收益的弊端,利用政府投資的輸血,通過技術的投入和設計與創新,轉變成造血的基礎性資產條件。與此同時,李小云教授帶領團隊與農民挖掘輔助性產業開發,首先建立了熱帶雨林天然出品的微電商平臺,將河邊自然放養的雞蛋開發成了10元一個的河邊雨林雞蛋,由于該雞蛋完全靠捕食昆蟲和野生植物為主,具備了純天然的特點,李小云教授團隊與農戶商議,保留原生態養殖規模,不擴大生產,保證質量,進行訂單式銷售,探索市場性扶貧的機制。同時,動員農戶利用房前屋后道路兩側種植木瓜、柚子、芭蕉等當地特色產品,形成河邊輔助性產業。河邊冬瓜豬是極具當地特色的畜牧資源,小云助貧申請項目將分散養殖的冬瓜豬集中養殖,從而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同時也利于冬瓜豬的防疫。小云助貧與上海的生鮮銷售公司洽談產銷合一的冬季蔬菜生產,幫助村民形成基礎性產業,作為原有農業種植的有益補充。
在政府對主體性基礎設施和住房投入的基礎上,李小云教授利用小云助貧的公益組織資質在愛德基金會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利用“騰訊99公益日”公益眾籌平臺,以“邊陲瑤寨舊貌換新顏”、“瑤族媽媽的一間客房”項目的名義向社會籌集補充性資金200多萬元,進行景觀示范、客房建設以及衛生間的建設與改造。
截至2017年8月,一棟棟瑤族特色的干欄式木樓拔地而起,村內和村外基礎設施全部建成,河邊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李小云教授帶領團隊在材料選擇、居住設備設計等方面與村民一起研究,動員村民利用自家剩余的木料制作室內各種木制用品,目前20多間具有瑤族特色的客居基本建成。李小云教授帶領團隊和村民邊建設、邊開始產生收入,已建成的20多間客房在三個月時間里最高收入達9000多元,最低收入也有2000多元。2017年底大部分農戶的客居將逐漸建成,按接待會議和休閑旅游計劃,農戶的收入將會有大幅提高。
李小云教授打造的河邊雨林雞蛋已銷售近3000個,產生收入近3萬元,有的農戶收入高達3000多元。經過兩年的建設,復合型產業的基礎已經形成,高收入的主導性產業的盈利模式初見成效,農民在不斷沖突和緩解沖突的過程中,正在學習按照現代倫理把握市場,提高他們自己的自主治理和經營的能力。
砥礪奮進,在實踐中探索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戶為中心”的協力扶貧方式
李小云教授基于中國的實際,在展開扶貧工作之初即強調探索政府,社會和農民優勢互補的協力扶貧方式的重要性。他在勐臘縣注冊“小云助貧中心”,帶動公益資源下移基層,堅持公益組織在最后一公里“繡花”。李小云教授在河邊村的扶貧過程中始終把自己和團隊的工作放在黨的精準扶貧工作戰略框架下,始終依靠當地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與當地政府、掛鉤單位形成了和諧的工作關系。在這個工作過程中,他和團隊始終和貧困農戶一起工作,組建農民發展工作隊。將農民放在扶貧工作的中心,探索出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為中心”的優勢互補的協力扶貧方式。
他不僅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創新的實踐中,同時以極大的愛心和熱情為當地群眾排憂解難。他為村內考上大學的三位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資助,并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的群眾提供資助。他在河邊村的實驗受到了當地黨和政府以及農民的高度評價。
河邊深度性貧困綜合治理的初步探索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得到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云南省省委書記陳豪同志視察河邊,對河邊扶貧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并指示大力宣傳。央視、新華社、云南日報、版納日報、新華網等多家媒體先后對河邊扶貧工作做了大量深入的報道。
李小云教授在河邊村實踐的以復合型產業為核心的深度性貧困綜合治理實踐是一項創新性的扶貧實踐,這一工作探索了政府主導、大學及公益組織參與、調動農民積極性、優勢互補的綜合性扶貧模式,探索了社會力量如何在扶貧的最后一公里補政府短板、發揮社會力量之長的路徑,這一探索對于處理深度性貧困的類似村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圖文由國務院扶貧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