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楊霄霄)車子緩緩駛入板廟村,你會看到一排排設計簡潔、灰白相間的四層樓房,臨山而建,綠意盎然,這里便是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鎮板廟村的移民安置小區。
漫川關鎮板廟村的移民安置小區。楊霄霄/攝
山陽縣位于陜西東南部,地處秦嶺南麓,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農業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革命老區縣,屬秦巴山國家連片特困片區縣和深度貧困縣之一,有129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達22.27%。其中,漫川關鎮板廟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3戶588人,貧困發生率為33.6%。
駐村“第一書記”楊慎喜2014年來到板廟村,當被問起今年是不是該回去了,他說:“還有事情沒做完,(他們)都沒脫貧怎么回,不好意思回去,等都脫貧了我再回”。
村民夏龍付是板廟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老伴患有肺源性心臟病,早年間為了給妻子治病,家里花去了大部分積蓄,屬于因病致貧。搬遷之前夏龍付一家住在附近的山上,靠他在河南打零工為生,一年到頭沒什么積蓄,吃水也不方便。
今年2月,夏龍付和老伴搬進了50平米的移民安置房,女兒嫁去鄰近的鎮子,現在只有老兩口住在這里。“從原來住的地方到這要6里(3公里),現在山上的房子已經沒有了”,夏龍付指著電視和沙發告訴記者,“女兒說搬了新家,舊家具不要了,新家具我來買”。
漫川關鎮板廟村村民夏龍付。楊霄霄/攝
漫川關鎮鎮長吳鳴介紹,“像他們家這種情況,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看病報銷的問題。原來報銷是四重保障,今年3月開始實施五重保障,增加大病統籌保險,以后再看病,如果需要花費一萬元,他自己只需要掏1000元左右就可以”。
搬遷之后,夏龍付家的收入也在穩步提升。除了他和老伴享有的老齡補貼和獨生子女補貼之外,家里原來在山上有一畝地,現在在村里的幫助下,種植了中藥藥材蒼術,三年一收,凈收入可達10000元。夏龍付是當地的生態護林員,工資一個月300元。他還會打打零工,過年后到現在收入5000多元。今年7月,夏龍付入股了村里的水產養殖場,預計每年按照入股股金的8%獲取保底分紅,“人家都不怕賠,我也不怕賠”,夏龍付笑著說。
近年來板廟村結合村情,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采取“支部+三變+貧困戶”模式,依托天竺山泉飲品公司實現“三變”,村集體主動用水源和流轉群眾土地折價200萬元作為股份,變資源為資產,村集體年收益可達16.8萬元,吸納37名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元。依托水產養殖場實現“三變”,發展水產養殖,村集體用河堤、水資源作價150萬元入股,用產業發展資金和部門幫扶資金各20萬元作為股金,村集體年收入11.2萬元,吸納貧困人口8人就業,年增收1.8萬元。
目前,兩個企業共吸引46戶群眾入股212萬元,按照入股股金的8%獲取保底分紅,年穩定收益16.96萬元,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