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桂東縣清泉鎮,萬畝玲瓏王茶葉觀光園吸引大批游客觀光、采摘。湖南日報記者李健攝
編者按:
盛夏時節,萬物勃發。
7月24日至29日,由湖南省旅發委、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扶貧辦和湖南日報社主辦,華聲在線、新湖南承辦的湖南省第六屆網絡文化節之“旅游扶貧文旅興縣”全國網媒湖南行,走進湖南9個市州的10個區縣,近距離感受湖南旅游扶貧成就。
旅游扶貧,已成為湖南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為此,湖南日報推出“湖南旅游扶貧啟示錄”系列報道,展示湖南旅游扶貧成就,以期對全省旅游扶貧有所啟示。敬請關注。
華聲在線記者盧小偉劉玉鋒黃煌
湖南日報記者孟姣燕
無限風光在險峰。大山,孕育了無盡的生態寶藏,又像屏障,將機遇擋在山外。
無論是炎陵縣納入“神奇湘東”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還是鳳凰縣引進企業整體開發旅游資源、通道侗族自治縣入駐團隊挖掘侗族文化內涵,都是以開放為山村注入活力的生動案例。
開放,成為旅游推動脫貧攻堅的一把鑰匙。湖南,正用開放喚醒沉睡在大山深處的文化生態寶藏,綻放出旅游扶貧的燦爛光彩。
破除藩籬,區域聯動,精品旅游連點成線
湖南多山,貧困地區尤其如此。
炎陵縣,地處羅霄山脈中段,被崇山峻嶺包圍;桂東縣,全縣海拔超1500米的高山有400多座;通道侗族自治縣,雪峰山余脈延伸境內……
由于地理位置、思想觀念等因素的限制,長期以來,美麗資源并沒有變成美麗“經濟”。
為了發展旅游扶貧,各級政府動腦子,想點子,闖路子。藏于深山的瑰寶,急需區域開放來喚醒。
2015年8月,號角率先在大湘西吹響。省政府批準《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精品線路建設總體設計方案》和《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精品線路建設總體工作方案》,大湘西文化生態旅游12條精品線路出爐。
2017年3月,省發改委和省旅發委聯合印發《“神奇湘東”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建設總體設計方案》,明確以中華始祖根親文化圣地、羅霄山紅色旅游勝地和南嶺鄉土風情為載體,塑造“神奇湘東”主題品牌。
面對省級層面的設計,各縣抓緊機遇,搭上開放快車。通道侗族自治縣處于大湘西12條線路之一的“侗苗風情”上,提出打造“中國侗族文化體驗第一城”;炎陵縣位列“神奇湘東”的4條橫向景觀走廊中,將平樂村、酃峰村等貧困村納入“神奇湘東”項目……
山重水復的偏遠村落,迎來了柳暗花明的熱鬧景象:
在桂東縣清泉鎮萬畝茶葉觀光園,游客變成“住客”,茶農喜上心頭;
在通道侗族自治縣皇都侗文化村,吃長龍宴,唱侗歌,小小侗寨煥發無限活力……
“突破行政區域限制,把眾多分散的景點串聯起來,對推動當地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省旅發委副主任高揚先表示。
政府引導,市場參與,景區整體開發運營
在湖南旅游發展史上,鳳凰是值得書寫的一頁。鳳凰古城引進公司進行整體設計開發、打造中國名鎮的傳奇,至今被津津樂道。
開放,不僅指打開大門,區域聯動,協調發展;還包含引進觀念、資本和項目,進行整體開發運營,為區域內注入新鮮血液。
經過反復考察論證,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后的鳳凰,選擇了在旅游界聲名鵲起的葉文智。2001年12月26日,鳳凰古城旅游公司以8.33億元獲得鳳凰縣8個核心景點的50年經營權。
這讓鳳凰在全國率先走上一條“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社會參與”的開放式發展之路,旅游業從此進入快車道。
“西部之歌”“南方長城中韓圍棋巔峰對決賽”“天下鳳凰聚鳳凰”等大型文旅活動,賦予古城新的內涵,實現鳳凰涅槃。
2016年,鳳凰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38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6億元,帶動全縣940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榮獲2016年“湖南省旅游扶貧示范縣”。
發生在鳳凰的“開放故事”很快被全省關注。特色小鎮、文旅綜合體等關鍵詞,陸續出現在各地政府報告中。
新化縣擬打造文旅小鎮,已與清華同方等11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距離韶山核心景區不到2公里的平里村,引進上海景域國際旅游運營集團開發建設生態田園綜合體,即將在今秋開工。
今年2月,湖南發布2017重點旅游招商項目。其中,總投資達60億元、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的江華涔天河旅游度假區項目,引人矚目。
小處著手,由內而外,持續引進新型業態
以開放促進旅游扶貧,不僅要大處著眼,高舉高打;還要小處著手,由內而外,在現有生態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放大存量價值。
通道侗族自治縣與“新通道”項目的相遇,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
通道侗族自治縣有侗、苗、瑤等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豐富多樣。2009年,湖南大學啟動了地域文化研究與文創公益的社會創新活動,通道侗族自治縣應聲而動,“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呱呱落地。8年來,項目組完成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數字影像紀錄片、文創產品設計等工作,保護并促進了當地自然、社會、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小小的文創產品,搭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通道”。
在桂東縣,旅游扶貧新業態也在謀劃之中。這里風光優美,民俗獨特,隨著游客增多,新的問題隨之出現:如何在有限的資源里,提供更多的住宿?
答案在即將引進的“地球倉”項目中。據了解,桂東縣正在籌備引進30個“地球倉”,由社會資本介入進行后期管理和維護。這些約16平方米左右的“地球倉”,既能滿足旅居所需,又與周邊環境和諧相融,形成新的景點。
在韶山市、資興市和新寧縣,類似的旅游新業態也在悄然生長。理念進來了,項目進來了,團隊進來了,被大山和觀念阻隔的村寨不再因循守舊,數萬乃至數十萬人的脫貧夢想,將因開放發展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