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七月,太倉市城廂鎮電站村也是一片熱鬧景象。桃子、葡萄、翠冠梨等時令水果接連上市,引得“吃貨”們紛紛尋鮮而來。“5月份我們剛推出了水景小木屋民宿和咖啡屋,房車基地還在建設中,效果很好,留住了更多‘過夜客’。”村書記王義平開心地告訴記者。
在電站村隔壁,是太倉另一個著名村莊——東林村。站在東林合作農場的田埂上,放眼數千畝的水稻田,綠油油的秧苗長勢喜人。作為太倉三萬畝現代糧食生產基地啟動區之一,農場形成了秸稈收集、飼料生產、肉羊養殖、深加工和羊糞發酵還田的循環利用模式。幾天前,省委主要領導到太倉調研,專門參觀了東林村的有機大米生產車間。他強調,要重視挖掘保護傳統農耕文化,進一步彰顯鄉土特色風貌,走出新時期鄉村復興之路。
城廂鎮是太倉的城關鎮,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的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全太倉的“執牛耳者”。以鄉村旅游為例,城廂鎮擁有金倉湖、東林村、電站村等一批成熟景點,水果采摘、垂釣燒烤、品嘗農家土菜、欣賞田園風光、采購最新鮮的農副產品……在這里可以體驗江南水鄉農業生態的原汁原味。就在6月底,“田園消夏”——2017首屆太倉鄉村旅游節開幕式在電站村舉行。
“依托北部的東林生態循環農業、電站林果蔬菜以及南部的獨溇小海生態農業園,城廂鎮的旅游產業突飛猛進,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太倉市副市長、城廂鎮黨委書記胡捷介紹說,按照“發展好經濟、服務好城市、改善好民生”的發展定位,城廂鎮規劃了“一核三片兩園”的空間布局。“一核”是指圍繞主城區,服務好城市做精城市管理,“三片”是指城廂鎮的西、北、南三大片區,其中南、北兩片區就是以生態高效農業為主,“兩園”包括金倉湖公園和科技產業園。“城廂鎮將突出發展優勢,建設產城融合特色區和現代田園城市樣板區。”
要實現產城融合,除了發達的農業,還少不了龐大的工業制造基礎以及強大的科技創新潛力。
走進位于城廂鎮南部的福地歐美工業園的億邁齒輪公司,生產車間整潔有序,機器手臂按照指令對金屬部件進行切割打磨;地面沒有油污、沒有碎屑,屋頂的新風系統還吹著涼風;幾位工人正在對模具進行清潔保養,整個車間干凈得像辦公室。這座智能化的現代工廠,記者所見到的生產場景顛覆了固有概念中對“工廠”的定義。
這家具有154年歷史的德國企業,2009年落戶太倉,專門為汽車電動座椅、電動尾門等提供齒輪核心部件,大眾、沃爾沃等汽車廠商都是其客戶。整座工廠不到300名工人,但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1.7億元,而且近幾年每年的增長速度都在30%。
福地歐美工業園一期項目獲得成功后,城廂鎮把這個“園中園”作為太倉市科技產業園的一個特色園區,加大了二期項目推進和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園區歐美企業集聚效應,把園區打造成設施先進、德系為主的歐美高端制造業集聚的現代化生產型工業園。
隨著新中聯物流設施、連成水泵、佳電飛球電機、捷賽機械、億邁齒輪、富樂壓鑄、聯禾厚普等一大批企業的迅速發展,城廂鎮制造業結構持續優化、層次不斷提升。城廂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趙雋春給記者報了一組數字:上半年全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5億元,同比增長10.3%。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5億元、利潤1.5億元,分別增長9.6%、22%。注冊外資、內資項目新增注冊資本、個私經濟凈增注冊資本均已全部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我們把2017年定為項目建設突破之年,力促一批重點項目早建成早投用,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作為城關鎮,要不要發展工業?發展什么樣的工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城廂鎮領導層有著清醒的認識。作為“當家人”,胡捷認為,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引擎,要服務好經濟,工業基礎必不可少。“城廂鎮的地理區位決定了我們必須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而能耗低、占地少的項目,所以我們在鎮南部規劃建設了福地歐美工業園、硅酸鹽所項目和中德制造業科創聯盟產業園三大平臺,形成高端裝備、精密機械、新材料三大特色產業群,構建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發展體系。”
硅酸鹽所項目全稱為蘇州中科院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創新研究院,目前大樓已經結構封頂,即將進行內部裝修。作為江蘇省2016年重大項目,這個由太倉市政府與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共同打造的科技創新平臺,不僅承擔著硅酸鹽所科研成果中試和產業化的任務,更承載著城廂鎮和太倉市轉型升級、集聚人才、發展新興產業的雄心壯志。
此外,城廂鎮還依托城區優勢,在市中心地段打造了國家級的樂創空間孵化基地,利用國際服務外包園的載體優勢,加快中高端人才集聚、強化載體平臺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同時,圍繞市級新一輪服務業提升發展三年計劃,促進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做優做精,推動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毫無疑問,“一二三”產業齊步走,不僅讓城廂經濟行穩致遠,更描繪出未來絢爛的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