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摸底三日思
□鄭小東
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地處陜西東南部,屬秦巴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6年前,組織安排我到這里任職,幾年里,我走遍了全縣每一個村,真切地見證了山區貧困群眾的生活現狀。尤其是“全縣脫貧攻堅百日會戰”打響后,2016年計劃脫貧的1.2萬貧困群眾令我寢食難安。我決定采取突擊暗訪的形式,走村入戶了解脫貧攻堅工作真實情況。
黨的建設是脫貧攻堅的核心抓手
2016年9月6日清晨,我們從縣城出發,沿308省道西行來到大貴鎮半邊街村。
半邊街村我已經來過3次了,這個村是長廊沿線貧困村之一,地理位置優越。然而,長期以來并沒有擺脫貧困,還有110戶315人處在貧困線下,很多群眾的房屋年久失修,很多產業田地撂荒擱置。看見我們到來,村委會活動室走出一位中年男子,隨行的同志介紹說,這就是村黨支部書記。他剛站住腳,我就開始詢問駐村工作隊、包村干部、第一書記到崗情況,并來到脫貧攻堅作戰室,抽查貧困戶基礎信息資料、駐村工作日志……我又看了安置點建設、貧困戶舊房改造、產業建設等工作進展情況,現場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整改意見。
通過幾次走訪,這個村的貧困原因已經基本摸清了。一方面是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還不夠,村里的28名黨員,60歲以上的13個,貧困黨員2名,真正能夠引領群眾致富的黨員卻寥寥無幾。二是主導產業不明顯,產業大戶帶動能力較差,新發展的產業剛剛起步,看不到實際成效;以前的幾百畝茶園,由于業主管理不善,矛盾糾紛一直沒有消停,產業園連年荒廢,產業增收幾近空白。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回顧我走過的貧困村,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村干部強,扶貧效果好;村干部弱,扶貧工作就會滯后。對于基層黨組織建設,我們早年就探索制定了村干部考核積分、小微權力清單、坐班值班、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等制度,并大幅提高了村干部工資報酬。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中,我要求全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以扎實開展“學亮比、爭創出”黨建主題活動,以黨建工作引領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但是現在看來,還有少數村級黨組織并沒有把黨建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緊密融合,“支部+X+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還沒有很好地落實。我當即要求隨行的組織部門同志著手思考“1+10”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實施意見,把黨的力量樹在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要求落實到每一個基層黨組織、每一名黨員,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
黨的建設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紅色引擎”,基層組織處在治貧、扶貧、發展、小康的最前線,既是黨在農村的戰斗堡壘,又是黨同農民群眾聯系的橋梁紐帶。今后,要將懂基層、想干事、能干事的優秀干部派駐一線,加強基層組織力量,帶動培養村級后備干部,為脫貧攻堅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