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這里山高路遠,閉塞落后,窮得叮當響,是有名的深度貧困村。
如今,這里山清水秀,游人如織,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是全國的“明星村”。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默默無聞的苗族山寨,看望這里的村民,苗寨的命運就此改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一個書寫了“精準扶貧”故事的村莊,實現了華麗蛻變。
激發動力,提升精氣神。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駐十八洞村工作隊踐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出了“投入有限、民力無窮、自力更生、建設家園”的“十八洞精神”,積極引導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這也成為湖南省貧困地區的精神財富,激發著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找準窮根精準幫,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扶持誰?有戶主申請、群眾票決、公告公示等7道程序把關,保證篩選出真正的貧困人口。怎么扶?只有把扶貧之“水”滴在貧困之“根”上,才能做到有效幫扶。十八洞村一戶一幫扶,獼猴桃產業、鄉村旅游業、苗繡等不斷發展壯大的產業,蘊藏著貧困戶的希望。
機制保證長足發展。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新路子,是湖南扶貧的一張響亮名片。產業扶貧的杠桿效應,增進了村民與市場經營主體的利益連接,讓貧困人口有了新的發展支撐。2014年至2016年,按照“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湖南省財政共安排專項扶貧資金12.2億元,整合各類資金60億元,實施重點產業扶貧項目220個,直接帶動60多萬扶貧對象增收。
2016年3月8日,總書記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透露,“我正式提出‘精準扶貧’就是在十八洞村。”十八洞村“可復制、可推廣”的精準扶貧新模式,為湖南乃至全國其它貧困地區扶貧開發提供了樣板。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湖南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扶貧工作中始終貫穿“精準”二字,舉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推進脫貧攻堅,三湘大地面貌發生明顯變化,三年來,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61萬人,其中,2015年減貧126.27萬人。“十三五”已開局,面對仍有445萬貧困人口的巨大挑戰,湖南將繼續精準發力,力爭再創輝煌。(作者:周艷,《中國扶貧》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