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11月14日訊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11月14日上午舉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建設規劃》)的起草背景、主要內容和相關工作措施等情況,并答記者問。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副司長湯晉蘇表示,《建設規劃》將“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智慧社區”建設作為社區信息化發展的基本策略,推動互聯網技術與社區服務融合發展,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
湯晉蘇介紹了《建設規劃》的亮點。他指出,《建設規劃》確立了“城市”+“農村”服務體系。我國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經歷了從城市社區向農村社區延伸的發展過程,實踐探索每深入一步,政策指導也跟進一步。“十一五”期間發布的《“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主要聚焦于城市社區建設,“十二五”期間發布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提出了“繼續開展農村社區服務試點”的要求。“十二五”期間,各地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蓬勃開展,為統籌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實踐準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的改革任務,為統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思想基礎;去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具體文號是“中辦發〔2015〕30號”,明確提出“健全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的工作任務,為統籌推進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
他表示,《建設規劃》提出了“軟件”+“硬件”服務格局。我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重前期建設,輕后期維護;重硬件保障、輕軟件配套;重資金投入、輕能力提升等問題;城鄉社區服務機構、組織、隊伍、機制和能力建設相對滯后,不同程度影響到城鄉社區服務功能發揮。特別是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和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深入推進,黨和政府工作重心、行政職能和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對城鄉社區服務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建設規劃》立足各地普遍實踐和通行做法,將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建設、隊伍建設、機制建設等列為“十三五”時期重點任務,形成了“軟硬兼施”、量質并重的服務格局,質量和數量并重的服務格局。
他進一步指出,《建設規劃》構建了“線上”和“線下”服務環境。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社區信息化建設是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時期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
十八大以來,中國網信事業快速發展,為推進城鄉社區信息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印發《關于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結束了社區信息化領域自發探索、分散建設、重復投入的發展局面,明確了以公共服務信息化帶動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并被列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國家大數據資源統籌發展的基礎工程。
此外,隨著信息革命的興起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啟動,信息技術向基層社會治理領域全面滲透,社區信息化建設邁入了“智慧社區”建設的新階段。《建設規劃》根據國務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將“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智慧社區”建設作為社區信息化發展的基本策略,推動互聯網技術與社區服務融合發展,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