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少雨、風大沙多、多為“空殼村”的寧夏鹽池縣因為找對了脫貧致富路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記者近日在這里調研了解到,鹽池縣的光伏扶貧正在從初級階段向縱深發展,從由救濟式扶貧轉變為開發式扶貧,從悲情式扶貧轉變為尊嚴式扶貧,從單一的產業扶貧到全產業鏈扶貧,這種全新的扶貧模式具有一定的探索意義,值得關注和總結。
光伏投資和配套產業投資同比例
“風不扶我,雨不扶我,產業扶我;地下沒有,地上沒有,藍天上有。”在鹽池縣長流墩村級扶貧電站入口處,樹立著這樣一副對聯。鹽池縣扶貧辦副主任蔡向陽指著天上的太陽對記者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著這么一個大太陽,鹽池人民也等來了脫貧的好機會。
2016年6月28日,中民新能投資有限公司在鹽池縣投資建設的新能源綜合示范區項目一期380兆瓦光伏電站成功并網發電。項目完全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91萬噸,還可以實現4.6億元工業產值。
“一邊是資源匱乏的貧困縣,一邊是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技術,兩者的跨界融合正在結出產業扶貧的碩果。”寧夏發改委能源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海濤說,把發電收益直接以現金方式支付給農民,這還是一種輸血式的扶貧。鹽池的光伏扶貧在此基礎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當地政府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設置了光伏投資和配套產業投資比例1:1的條件,即企業要想獲得投資光伏的機會,就必須在寧夏投資相同數額的其他產業。在鹽池和中民新能的合作模式中,企業選擇了配套投資扶貧產業。中民新能董事長白銳平說,找準了產業支撐,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我們希望幫助鹽池縣2017年實現脫貧,并在此基礎上奔向百強縣。
根據雙方協議,中民新能獲批在鹽池建設一個2000兆瓦的全球單體最大光伏基地,作為回報,中民新能在寧夏配套76.6億元投資扶貧項目。目前,政府與企業聯手,已探索出“光伏+產業養殖”“光伏+村級扶貧電站”“光伏+美麗鄉村”“光伏+金融扶貧”等多元化配套扶貧開發模式。
建立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
走進鹽池縣高沙窩鎮南梁村,一戶戶嶄新的房屋在光伏板反射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是“光伏+美麗鄉村”項目的一個點。中民新能為5個村868戶農戶,每戶建造一套128平方米的新房以及5千瓦的光伏發電設施。
剛剛搬進新家的南梁村村民孫澤宗告訴記者:“家里雖說有40多畝地,但完全靠天吃飯,雨下得好了能收入個一萬來元,天旱了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如果不是企業拿錢,造這樣一套小別墅一樣的房屋一輩子都不敢想。”
在孫澤宗家院子里,有一塊光伏發電板樹立在房屋旁邊,這塊5千瓦的光伏板將持續20年每年為老孫帶來3000元的收益。
除了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企業還為鹽池縣74個貧困村每個村建設一個規模為3兆瓦左右的村級光伏電站。每村每年將獲得20萬元電費收益,同樣持續20年。
鹽池縣南梁村黨支部書記孫付瑞說,以前鹽池縣幾乎所有的村子都是“空殼村”,現在每個村子有了每年20萬元的穩定集體收入,這些收入將由村兩委和鄉鎮黨委會研究如何使用,可以用來發展集體經濟,基層黨組織的活動也有了場地和抓手。
發電收益并不是光伏扶貧給鹽池貧困戶帶來的全部收益。中民光扶寧夏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白保林說,我們從光伏扶貧向“光伏+”扶貧延伸,向鹽池縣融鹽扶貧擔保有限公司注資2.5億元,擔保金主要用于支持企業、養殖戶擴大規模、提高效率。并出資1.5億元成立中民裕豐農牧業有限公司,為當地特產灘羊打造全產業鏈條。
光伏扶貧還需解決產業隱憂
作為光伏扶貧的示范區,鹽池模式探索了成規模、可持續的脫貧致富路徑,但也面臨不少實際問題。
記者從寧夏發改委獲悉,自從2013年第四批可再生附加補貼資金撥付以來,寧夏全區尚有45億元可再生附加補貼資金尚未撥付到位。被拖欠光伏發電補貼已經成為光伏企業的一個通病,這讓光伏企業負擔重重,也給貧困戶光伏收益造成影響。
此外,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棄光棄電”現象不斷出現,造成光伏行業虧損。去年10月,從未限制過光伏發電的寧夏也開始對全區光伏電站進行發電限制。
寧夏發改委能源產業發展處處長向陽等人建議,一方面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持,相關補貼政策既然已經出臺,就要想辦法保證執行。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啟動以搭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電力通道的規劃及建設工作,解決西北地區棄風棄光問題。“光伏扶貧找到了一條將新能源發展和貧困地區群眾整體脫貧的有效路徑,需要為其營造更穩定的政策環境。”